股票配资网|免费配资炒股|实盘配资平台|在线配资公司

欢迎访问股票配资门户网站!

时隔十年两融余额再度突破两万亿元,A股市场活跃度提升

作者:股票配资网更新时间:2025-09-09点击:96

<股票配资网>时隔十年两融余额再度突破两万亿元,A股市场活跃度提升

两融余额时隔十年再度突破两万亿元

两融资金规模重新突破两万亿元,A股市场活跃度不断提升。8 月5 日,A股市场两融余额升至20002.6 亿元,为2015年7 月后首次突破2 万亿元。随后两个交易日继续上行,截至8 月7 日已升至20131.3 亿元,其中融资余额19989.2亿元,融券余额142.1 亿元。两融余额重返高位,显示投资者正不断加大A股权益配置,市场活跃度继续提升。

与2015 年相比,本轮双融规模上升呈现出几点不同:

A股市场体量较十年前更大,杠杆类资金占市值比例相对较低。过去十年A股市值不断增长,两融余额占股市流通市值的比例不高。与十年前相比,2015 年6 月融资余额录得历史峰值2.3 万亿元,当时A股流通市值约53 万亿元,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约4.3%,峰值期为4.7%(2015 年7 月)。目前A股流通市值已增至约90 万亿元,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仅约2.3%,持平略低于2014 年以来2.4%的历史均值。且2015 年市场其他杠杆类工具如伞形信托、场外配资等较为活跃,当前A股市场杠杆类资金体量及占比明显低于十年前水平。

双融规模上行节奏更平稳。2024 年9 月,两融余额在1.4 万亿元左右的水平低位启动,去年11 月突破1.8 万亿元,随后震荡抬升,至今突破2 万亿元,历时近一年时间提升0.6 万亿元。相较之前从2014 至2015 年中,约一年时间两融余额从0.4 万亿元提升至2 万亿元以上的情形,本次资金流入节奏相对平稳。

持仓分散度更高且偏好新兴产业、成长风格。与2015 年新增融资资金明显相对超配金融地产不同,当前行业分布更分散、集中度更低。从过去1 个月融资净买入的情况来看,配置更偏向医药、电子、计算机、高端制造、军工等偏成长板块,同时有色金属、非银板块等受益于产业趋势及业绩弹性,获融资净买入也较多。

924 以来政策“组合拳”稳定市场预期,是带动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的关键。本轮两融余额持续提升的重要背景在于去年“9.24”以来稳市场政策的不断落地带来投资者风险偏好的修复。“9.24”至今一揽子稳增长、稳市场、稳预期政策举措相继出台,资本市场制度持续优化,叠加科技与地缘叙事转变,推动投资者情绪改善。A 股成交不断放量,新增开户数同比明显增长,同时,券商融资利率跟随无风险利率下行,两融资金成本降低助力规模增长。我们认为本次两融余额再破2 万亿元更多是市场活跃度回升的体现。两融余额占A 股流通市值、两融交易额占A 股成交额的比例,可分别视为杠杆强度、市场活跃度的表征,当前两项比例分别为2.3%、10.1%,仍明显低于2015 年峰值的4.7%、22.3%。另值得注意的是,自2024 年7 月暂停转融券并上调融券保证金以来,融券规模已降至百亿元左右,两融市场中融资和融券的规模差距加大。

后市如何看?“增强版2013”

关注A股资金面的重大变化和市场含义。我们在7 月20 日发布的《A 股资金面的五大变化和市场含义》中认为,在基本面暂时并未出现明显变化的背景下,需要重视从资金面视角理解市场变化。下半年以来A股市场主要指数表现较好,上证指数近期连续4 个交易日站上3600 点并创年内新高,其中中小盘风格表现占优,资金驱动股市上行特性愈加明显。具体的,从当前可能影响市场的三类主要资金力量来看,都存在一定的积极催化:

两融资金规模变化分析_股市融资融券是什么意思_两融余额突破两万亿元

存款增长、“资产荒”叠加赚钱效应提升,居民资金入市意愿增强。2022 年-2024 年我国居民新增存款48.8 万亿元,储蓄存款余额累计增长47.6%,增速高于名义GDP增长。2025 年上半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突破162 万亿元。与此同时,当前处于典型的“资产荒”环境,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下探1.6%,国有大行的3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降至1.25%,各类高收益资产在过去三年逐渐“消失”,我们认为股市有望成为承接居民资产配置变迁的重要蓄水池。当前A股总市值/M2 为32%,位于历史35%分位左右,总市值/储蓄存款为65%,仅略高于历史最低水平,居民资金入市仍有较大潜力。

上市公司分红水平持续提升,企业重视当期回报。从股息率的维度,沪深300 当前股息率2.8%,相比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仍高出约110bp,处于历史较高水平,A股的各类红利指数股息率则相比国债收益率高出3 个百分点。当前上市公司自由现金流处于历史较高水平,我们预期A股整体分红能力在未来仍有望持续提升。

A股近期资金筹码结构显现改善,赚钱效应提升。A股市场近年个人投资者占比有所上升,对市场定价影响边际加大,在此背景下资金筹码可能也是当前需要注重的因素。我们构造不同期限投资者的成本指数(3 个月、6 个月、1 年、3 年)显示,目前万得全A指数相比3 个月、6 个月、1 年和3 年的平均成本曲线有5.5%、8.1%、11.3%和15.4%的涨幅,表明短中长期资金平均都处于盈利状态,具备良好的赚钱效应。而且近期指数临近前期高点,但我们看到市场成交额仅在1.6 万亿元附近,明显低于前期高点的交易额,可能反映出一定“惜售”状态。

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A股仓位处于历史低位,具备提升空间。去年“9.24”前后机构整体仓位偏低,此后虽有回升,但资金南下趋势强化。从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的仓位来看,截至2025 年中其港股仓位已升至16.9%的历史高位,其中可投港股的基金的港股仓位达28%,部分已接近可投资港股占比的上限;与此同时,A股仓位则降至70.6%,为近十年低位。私募基金虽然总权益仓位回升,但是其中A股占比下降和港股占比上升的特征也较为明显。

全球货币秩序重构引发资产变局,或驱动外资加大人民币资产配置。年初以来随指数上行,被动型外资边际回流,但主动外资仍略流出A股。中金策略团队在6 月发布的《货币秩序重构下的资产变局》中指出,本轮国际货币体系变化主要方向是碎片化和多元化,全球资金流向也将再布局。碎片化意味着以前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型资金转为“各回各家”,表现出更强的本土偏好(home bias);多元化则促使持有大量美元资产的资金降低美元敞口,增配欧元、人民币等替代资产。当前A股和港股的估值仍然具备较强的吸引力。如果政策应对得当,人民币资产有望受益于全球货币体系加速碎片化、多元化的双重红利:碎片化加速中国在海外的资金回流;多元化驱动全球资金再平衡,或有部分资金回流中国资本市场。港股作为离岸人民币资产,有望直接受益。随着内资对港股的影响力上升,A股和港股相关系数持续上升至历史高位,AH溢价也处于近5 年低位,如果港股价值重估,也将对A股有较强的外溢效应。

2025 年A股市场整体盈利有望结束“四年连降”转为正增长,基本面对指数表现有支撑。我们在6 月份发布的下半年A股展望中认为1,考虑到宏观稳增长政策发力支撑经济增长,企业降本增效改善利润率,且今年资产减值压力或有所缓解,2025 年A股盈利增速有望结束“四年连降”,企稳回升。我们自上而下测算2025 年A股/非金融盈利同比可能在+3.5%/+8.3%附近,增速较2024 年改善。后续尽管中美关税政策仍具不确定性,但随着我国不断推进企业全球布局,并依托完整而纵深的产业链与显著的规模经济,我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依旧稳固,韧性不断增强。另在AI、创新药等高景气科技领域,技术突破与盈利实现正在成为新的市场焦点,也或助力推动盈利预期改善。

增强版2013:年初至今A股结构性特征类似2013,我们预计全年A股表现好于2013。年初以来市场的结构性特征与2013 年相似。2013 年A股市场整体表现平淡,但在移动互联网等产业浪潮影响下,小盘和科创风格表现突出,创业板指全年收涨83%。当前政策力度较2013 年更为积极,市场流动性更为宽松,叠加盈利修复与叙事扭转带动的估值抬升,我们认为A股结构性特征可能类似2013 年,但全年市场整体表现有望明显优于2013 年。

乐观情绪推动下本轮行情尚未结束。但短期来看,需关注外部事件性因素对风险偏好的可能影响。具体的,1)8 月中上旬仍需继续关注中美关税进展;2)下周即将公布的美国通胀数据,市场对美联储降息节奏预期可能反复。配置上,建议关注景气度高且业绩可验证的AI/算力、创新药、军工、有色等板块;业绩弹性较高,受益于居民资金入市的券商、保险等行业;红利板块仍具一定配置价值,低波动特征契合低风险偏好资金,且险资等配置型机构需求稳定。

A股周度市场回顾(2025 年8 月4 日至8 月8 日)市场表现:市场震荡上行,成交缩量。上证指数周度上涨2.1%,偏大盘蓝筹的沪深300 上涨1.2%,偏成长风格的创业板指和科创50 分别上涨0.5%和0.7%,中证1000 和中证2000 分别上涨2.5%和3.5%。成交层面,日均成交额缩量至1.7 万亿元左右,较上周下降约0.1 万亿元。行业层面时隔十年两融余额再度突破两万亿元,A股市场活跃度提升,国防军工、有色金属和机械设备等领涨,医药生物、计算机和商贸零售等表现偏弱。

近期关注以下进展:1)7 月CPI同比持平,PPI同比跌幅仍处低位。受食品分项拖累,7 月CPI同比增长0.1%,与上月持平;网促扰动消退、以旧换新资金下达、金价上涨等因素推动下,工业消费品价格改善股市融资融券是什么意思,核心CPI同比连续第三个月回升。“反内卷”推动PPI环比跌幅收窄至-0.2%,但同比跌幅-3.6%,仍处近两年低位2。2)7 月进出口增速均高于预期。7 月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长7.2%、进口同比增长4.1%,均较6 月改善且高于市场预期。出口增速改善主要受益于低基数效应,结构上对美出口降幅扩大、对非美地区出口保持稳健增长;进口方面,7 月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有所上升,支撑进口同比增速改善3。3)免费学前教育逐步推行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》明  确,从2025 年秋季学期起,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,不含伙食费、住宿费、杂费等4。同时,民办幼儿园也可享受与公办幼儿园“同等”减免水平。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由中央与地方共同分担,全国财政支出将增加约200 亿元5。4)国债等债券利息恢复征收增值税。财政部、税务总局公告,自8 月8 日起,对新发行的国债、地方政府债券、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,恢复征收增值税6。对8 月8 日之前已发行的国债、地方政府债券、金融债券及8月8 日之后续发行部分的利息收入,继续免征增值税直至债券到期。权益等其他资产吸引力相对提升。5)北京住房限购政策放松。8 月8 日,北京市住建委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联合印发《关于进一步优化调整本市房地产相关政策的通知》,进一步优化住房限购政策,符合条件的家庭在五环外不再限制购房套数7。同时,从四方面加大住房公积金支持力度,包括:调整公积金贷款首套房认定范围,上调二套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并统一最低首付款比例,提高每缴存公积金一年可贷额度,支持公积金“可提可贷”。6)世界机器人大会召开。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召开,吸引200 余家企业参展,首发新品超100 款8。工信部表示,将围绕老龄社会应对、智能制造升级、农业现代化转型、深空深海探索等关键领域,推动智能机器人拓展应用空间9。7)海外方面,美国7 月非农就业人数仅增加7.3 万人,创9 个月最低,远不及预期的11 万人。此外,前两个月的数据合计大幅下修25.8 万。7 月失业率小幅升至4.2%。最新美国非农就业数据表明,美国劳动力市场已不仅

浏览器扫码访问